名校毕业的最后都去了哪里,不是名校毕业的成功人士

撰文 /AI财经社 田晏林

编辑 / 董雨晴

在互联网行业里,贝壳找房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表面上看,它做的是买卖和租赁房子的生意,是与房产经纪相关的纯线下实体经济,但具体到业务和产品层面,它又是依靠科技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商,带着强烈的互联网色彩。

自2020年上市以来,贝壳在资本市场得到颇多青睐。不仅有腾讯这个第二大股东支持,在投资方中,不乏百度、新希望、华兴资本、碧桂园、万科、融创等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加入。

在商业市场看来,贝壳找房是当前“产业互联网”的最佳践行者之一。万科董事长郁亮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贝壳,称其定义了它所处的行业,并且在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贝壳是万科跨行业学习的对象之一。

2018年4月,贝壳找房宣布上线。作为告别旧经纪时代的标志,贝壳找房依托链家十多年积累的数字资产,尝试用科技提升消费者体验和行业效率。

不可否认,贝壳的出现,让产业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终于找到了一个“最优解”,与此同时,一场关于产业互联网的人才争夺战悄悄打响。2018年是这场战役的分水岭,那时,随着消费互联网红利尽失,各大互联网企业将目光从C(消费者)端转向B(企业)端。

对于贝壳来说,要想在居住领域改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在组织形态和人才招聘中,就需要优质的产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助力。毕竟,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人才在企业经营和利润获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未来商业战场中最基础的变量。用贝壳找房人力行政高级副总裁左东华的话说:“我们更多强调深入产业的内核,懂产业,同时还要具备数字化视野,懂互联网,而且对于产业要真正深耕进去,真正要理解这个产业,既能仰望星空,还能脚底粘泥,还要坚守长期主义。”

为此,贝壳在成立之初就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团队。尽管从社会人员挑选的余地很大,能招聘到许多有经验的人才,但贝壳对每年两季的校园招聘也十分看重。

今年9月,贝壳找房启动了新一季校招,面向海内外2022年应届毕业生,开放岗位超200种。这是贝壳历史上开放岗位最多的一次招聘,其中,产研类岗位占比超过70%,工作地点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26座城市。这些数字也意味着,贝壳招聘团队肩上的任务更重了,不仅要找到更多符合其人才观的复合型人才,还要适应00后应届生的求职风格,这显然是项不小的挑战。

“贝壳是什么?”

作为校招的主要支持方,吴牧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数周没有过完整的睡眠。常年奔波于全国高校,最忙的时候,他一周内转战9个城市,在不同学校作了12场宣讲,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3个小时。

从进驻校园宣讲到筛选简历,再到面试候选人,整个校招季他们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吴牧带领的这支队伍以招募优秀的ADC为重点任务。所谓ADC,全称是Aspiration(抱负)、Development(发展)、Cooperation(合作共赢),是贝壳找房面向全球优秀毕业生,旨在吸引并培养各领域专家,以及中高层管理者的校园人才项目。

实际上,贝壳找房成立了多久,这个ADC的校招项目就成立了多久。尽管贝壳校招给出了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但人才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却是无法用金钱解决的。这也是吴牧这几年每每到校园宣讲最头疼的第一件事。他要告诉同学们“贝壳是什么”。

“贝壳是中介吗?”“贝壳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贝壳是互联网公司?”2019年的校招生郭姝宜就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第一次听说贝壳是我从杭州实习回去的火车上。”郭姝宜记得,那时贝壳成立不到半年,自己没有买房经历,甚至都没有租过房,对互联网的很多名词都不是特别了解,更别提对方描绘的有关产业互联网的宏大画面了。

的确,那时的贝壳找房是一个十足的新鲜事物。

贝壳底层逻辑是将房产交易各个环节拆解,鼓励不同的房产经纪品牌共享资源、协同作业。打个比方,如果说以前的链家是站在柜台后买卖二手房的掌柜,那么现在的贝壳就相当于建造了一个商场,不同品牌的商铺掌柜都可以带着房源和客户来这里摆摊。

如今,贝壳涵盖了新房、二手房、租赁、家装等多项业务,一般在校大学生很难和这些业务产生太多交集,这给吴牧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更多挑战,即如何用同学们能听懂的语言去介绍贝壳。

“像抖音、快手、微信、高德、美团这些产品年轻人都很熟悉。但贝壳跟大学生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在帮助他们了解和融入贝壳上,我们投入的成本非常大。”吴牧说,做校招不是去忽悠,贝壳除了薪资不亚于其他大厂外,上班不打卡、一日三餐免费、一年10天年假、员工买房佣金打折、大病保险互助金等福利也是吸引点,但有这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理解贝壳商业底层逻辑,理解产业互联网。

在贝壳两年时间,郭姝宜已经做到了高级产品经理的位置。其实当年在面试完贝壳后,她还陆续拿到其他大厂offer,但她还是选择了第一“心动对象”。“当时我们事业部老板说,贝壳是把线下空间线上化,并且能够给用户和消费者体验带来很好的升级,当时第一感受就是很酷。”

(受访者供图/郭姝宜)

考虑到科技才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衍生出无限的可能,郭姝宜对加入贝壳充满期待,“贝壳做的是产业互联网,用科技助力房产服务,是半衰期很长的行业和类目,加入贝壳做的事情比较有挑战。”

不过有时候,郭姝宜也会羡慕她的同窗好友。毕业后他们很多人选择进入互联网大厂,不是在阿里、腾讯,就是在字节跳动、百度。“他们在这样一个高频次消费的领域里,哪怕一个很小细分的场景,用户量级和我们的大不一样。”

而贝壳更多做的是提供一个行业的解决案例,因此除了用户导向外,还有一些企业导向和产业导向。比如推出的被窝家装Home SaaS系统,实现销售、BIM设计、交付等五大模块落地,郭姝宜在支持“被窝”家装时,发现自己没有在做一个非常to C端的产品,而是更偏B端,“因为产业互联网本身就是to B属性,比消费互联网要重很多。”

尽管招聘工作很难,尽管贝壳只成立了三年,但“做难而正确的事”已经成为每个贝壳员工的价值观。

房产服务这件“小”事

“卖房子搞这么复杂至于吗?”三年前,面对面试官时,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向超然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视频面试另一头的交易部门主管笑了。“你看买房子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到交易和服务上我们可能涉及到贷款、抵押,还有许多复杂的业务场景在应用,不是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就把房子一卖就完事了。”

的确,在许多毕业生看来,卖房子看上去像是一件“小事”。但就是抱着改变这件小事的初心,许多毕业生在贝壳打开了更大的世界。

距离当时那场对话已经过去三年,26岁的向超然加入贝壳找房也已经三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如视事业部的一名资深工程师。

刚刚加入贝壳时,向超然的任务是和算法同学一起合作,构建处理流,将摄影师采集到的 VR 原始数据,变成用户最终可以在C端浏览的 VR 产物。

(受访者供图/右二为向超然)

尽管在用户眼中,VR看房是一个“小”功能,但要达到好用的程度,在背后却是巨大的算法运力突破。在如视VR系统中,从拍摄到生成VR全景图和模型的时间需要12分钟。但在去年6月,领导让他和团队把这个时间优化到15秒钟之内,期限是元旦之前。这意味着他们要在15秒钟内,保证VR摄影师拍出来的高精度全景画面立刻呈现到用户面前,让用户“所见即所得”。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12分钟时间太长了,我去刷个朋友圈,刷个抖音就马上离开了。就算12分钟后哪怕弹窗或者发短信可能我都忘记这个事情了,不会再回来去看,那这个软件的用户黏性就没有那么大。”向超然理解这个需求的迫切程度,但直到去年11月,他的思路才开始一点点打开。

他们把一个完整的VR拆分成全景、模型两个部分,再分别向下拆分进行提速与完善,然后再进行全链优化。第一次优化下来,生成全景的时间大概需要四分钟左右,这跟15秒钟还有很远的距离。向超然意识到,这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业务、算法,所有方向的人必须拧在一块儿去梳理整体的链路,是团队作战”。

今年元旦前,向超然和伙伴将目标的15秒,缩短到了7秒钟。做出来那一瞬间,他第一次感受到强烈的获得感。

这个很酷的变化,不过是产业互联网大潮中的一抹缩影。而像这种变革,在贝壳找房的各项功能中并不鲜见。

提及产业互联网的具体应用,向超然以自己的购房过程举例。2021年工作3年的向超然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居室,虽然在贝壳上班,但他起初并没找经纪人带看,“后来发现真不行,还是得找经纪人,因为他们掌握很多资料,比如以前的成交情况,小区的环境,这个房子有没有纠纷这些。”向超然说,在整个购房场景里,如果没有经纪人,买房子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可能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通过VR,AI这些东西,能把我们整个看房子过程效率进行提升,这是产业互联网起到的好作用。”

但VR,AI并不代表产业互联网的全部。95后的贝壳CEO-Office商业分析部高级主管隋钰告诉AI财经社,刚来贝壳时对公司了解很片面,“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和线上C端APP和用户有关的,那个时候也不了解背后整个贝壳业务的商业模式,还有中间这些业务逻辑的交互,这些其实是去了CEO办公室工作之后,更多接触到整个公司真正的运作机制,才发现自己之前接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受访者供图/隋钰)

在杜克大学商学院毕业前夕,隋钰手中拿到了很多VC投资机构的offer,还收到了一家做工业互联网的法国某世界500强的邀请,但最终还是贝壳打动了她。

“我觉得纯to C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发展,实际就是把数字化、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往更深入的产业方向去运用。而链家是成功的房产经纪公司,基于此成立的贝壳找房,最强的是对组织和服务者的调动能力。”在隋钰的理解中,围绕居住的整个产业链,贝壳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验,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所在。

如何用好“00后”

在投资贝壳找房之前,华兴资本先后在“衣、食、行”领域,投资了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等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在“住”的方面,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曾评价贝壳找房是他所知道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内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他看来,房地产服务行业交易体量相当大,客单价相当高,但是又极其低频。从线下往线上打肯定比线上往线下打胜率更高。链家就是典型的从线下开始改造整个行业的企业,所以他赌贝壳能赢。

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能赢到最后的企业,往往要具备三要素:商业模式,资金和人才缺一不可。当有了战略方向和资金加持,接下来就是人才发挥作用的时刻了。

产业互联网人才本身就紧俏,其它互联网公司通常倾向于在各个公司之间互挖,进行抢人大战。但贝壳更加注重在内部培养。在校招领域从业十多年,吴牧进过互联网公司也去过传统房企,他知道校招生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最基础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相对划算又好用,能够加班,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毕竟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在招聘市场上,新鲜血液永不缺席。

(受访者供图/吴牧)

可是吴牧观察,贝壳却不是这样。作为贝壳代表性校招项目,ADC成立三年以来,共吸纳了1000多人。而根据吴牧以往的经验,这类项目做到三、四年,必定是个坎儿。

今年以来,贝壳开始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贝壳,这些ADC能实现怎样的自我价值?”;第二个是“这些ADC对于贝壳的真正价值是什么”。2021年的6月,在贝壳内部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

据吴牧介绍,公司希望ADC是贝壳组织核心和骨干的重要来源,“所以这个结论出来以后,就是说别的招聘上可以不开绿灯,但校招ADC是要开绿灯的。”他表示,一家公司的商业发展能力,实际上就是组织能力。从一定程度上看,贝壳的未来的商业想象空间也有一部分由这些ADC人才来承载的。

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向哪里汇聚。当钱和人才开始涌向产业互联网,最终能够留住人才的企业需要给予员工充分发挥的空间,以及放手去做的勇气。

从郭姝宜、向超然和隋钰的身上可以看到贝壳对于校招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今年9月贝壳启动的新一季校招,面向的是海内外2022年应届毕业生,而这波毕业生是“00后”,如何吸引、留存并用好这批人将成为贝壳的新考验。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Theme By 优美尚品

每日搜寻全球各个角落的热点新闻,锁定小童说事网,多一点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