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方案,到2025年我们要完成70%的芯片自有率,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芯片都需要完成国产替代,而不是依靠外国的芯片。
自然,从全部芯片的类型看来,分成逻辑性芯片、储存芯片、通讯芯片这些种类,品种繁多,现阶段有一些早已逐渐被国产替代了,有一些刚刚发展。
但全部的芯片中,我觉得较难被国产替代的芯片,应当便是CPU、GPU了,这一块的国内厂商们,确实得好好地给油。
最先说说CPU为什么难被取代?CPU一般就是指电脑上中的cpu,现阶段全世界的市场上,intel、AMD的CPU占了90% 的市场份额。国内尽管有6大CPU,但说实话,较长一段时间以内都没法开展国产替代。
由于取代CPU,并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反而是一个生态的问题,电脑上CPU实际上是与生态挂勾的。
拿intel\\AMD的CPU而言,相匹配的是windows生态,现阶段除开X86的芯片外,其他的芯片都无法安裝windows系统(不包括那一个没有什么生态的windows for ARM)。
因此国内CPU即使技术性追上去了,但假如不可以安裝windows,生态就无法达到一般顾客的要求,就无法真真正正走入民用型市场。
然后说说为什么GPU无法被替代,由于GPU一般与CPU是绑在一起的,在CPU市场,intel称霸,因此在集成化GPU市场,intel也一样称霸,市场份额达到69%,AMD则为17%,nvidia则为15%上下。
而在单独GPU市场,nivdia的市场达到80%上下,AMD的市场达到20%上下。可以说这三大厂商紧紧的把控着GPU市场。而国内GPU,对比于这三大厂商,起步晚最少3-5年至今。
关键的是,与上边的生态的实际意义一样,国内厂商们的GPU,不太可能被intel、AMD用以集成化GPU市场,而在单独GPU市场,则又不是AMD、nvidia的敌人,要替代另一方真是太难。
比较之下,像车辆芯片、DPS、AI、ISP、储存芯片、通讯芯片等,要充分考虑的大多数仅仅专业性问题,只需技术性解决了,追上国际性水准了,就可以开展国产替代。
而CPU、GPU的取代,可不单单是专业性问题,还必须生态、上中下游的供应链管理等所有跟上来才能被取代,这不是一家厂商,或几个厂商可以拿下的,必须大伙儿工作能力协作,一起做到全世界玩进水准,因此相对来说,的确无法被取代一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