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及其改革现代戏是“文革时期”阶段时代的产物,十年时间创排出来了很多的优质剧目,而且捧红了一些人。这一时期创排出来了《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这些剧目。
这种剧目的确是成功的,尤其是在角色选择上,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剧目角色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而且摆脱了那类平均主义的恶习。选择这种人物角色注重的是演出、打扮、声线这些,当然还有一点时代的发展要素,那便是科班出身难题,那时候注重的是根正苗红。
有些人说这个剧目捧红了这种京剧演员,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京剧演员不也是那时候青年一代演员的引领者吗?不妨问童祥苓的“杨子荣”、李丽芳的“方海珍”、钱浩梁的“李玉和”、杨春霞的“柯湘”这些之后哪一位京剧演员可以超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粹京剧面临极大冲击,由于体制内的薪水很少,更何况京剧演员出来商业演出表演是违反要求基本都是被禁止的。而经商的浪潮又兴起了,而且歌手、香港女星一炮而红,京剧演员面临考验。
但是这一时期,样板戏及其改革现代戏的那一部分出演又不被重视,甚至是被边缘化,这其实是错误的。所以这些出演只不过戏曲明星,她们并没什么过失,但这种边缘化也使得他们错过造型艺术的最佳时期。
(申明:此文章文本系江枫渔火怎堪愁原创设计,未经授权不可转截,一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告之删掉,感谢。)